形态描述
体较藏鼠兔小,平均体重超过60g,体长平均137,146mm;后足长25~27mm,耳长18~19mm,颅长34~36.6mm;基长28.5~31mm;颧宽15.4~17mm;后头宽15~16mm;
眶间宽平均不到4mm;听泡长11mm;上颊齿列长6~7mm。
体背面毛色似藏鼠兔,但颈项(枕部后面)两侧毛色较淡;夏季体背面暗黄褐色,冬季灰黄色,体腹面也与藏鼠免相似,但两侧较浅,近乎灰白色;颊纯白色;喉前部白色但毛基灰色。喉部有黄褐色较深的横带,从中间向后延伸为1窄的黄褐色纵纹经胸腹至近肛门处。体侧面与体腹面毛色界线不明;前后足浅棕黄色;耳基有米黄色毛簇,耳上缘前部到耳基为黑色,耳背中部浅黄带灰色。
颅骨较藏鼠兔的短和窄;颧宽为颅长的43.6~46.2%,平均约45.5%;颧弧近乎平行而不外凸;后头略窄于颧宽;脑颅前部也相对较窄;听泡比较发达,长约为颅长的30~32%。
眶间宽平均不到4mm;听泡长11mm;上颊齿列长6~7mm。
体背面毛色似藏鼠兔,但颈项(枕部后面)两侧毛色较淡;夏季体背面暗黄褐色,冬季灰黄色,体腹面也与藏鼠免相似,但两侧较浅,近乎灰白色;颊纯白色;喉前部白色但毛基灰色。喉部有黄褐色较深的横带,从中间向后延伸为1窄的黄褐色纵纹经胸腹至近肛门处。体侧面与体腹面毛色界线不明;前后足浅棕黄色;耳基有米黄色毛簇,耳上缘前部到耳基为黑色,耳背中部浅黄带灰色。
颅骨较藏鼠兔的短和窄;颧宽为颅长的43.6~46.2%,平均约45.5%;颧弧近乎平行而不外凸;后头略窄于颧宽;脑颅前部也相对较窄;听泡比较发达,长约为颅长的30~32%。
生物学
栖息于海拔2700-3800m的草甸草原、林缘灌丛以及沼泽草甸灌丛。多见于阳坡草甸草原带,亦见于农田近旁的草丛和宅旁的墙洞中。以苔藓、草类、野菜等植物为食。5~8月有繁殖现象。每胎1~5仔。
生境信息
国外分布
国内分布
分类讨论
本种已记载的有4个亚种:
1.指名亚种0. c. cansus Lyon, 1907
毛色略浅,呈暗黄褐色或灰黄褐色;听泡较大,长约10.4mm。分布于甘肃南部卓尼及洮河流域,青海东部和四川的西北隅及西部理塘。
2.四川亚种O. c. stevensi Osgood, 1932
毛色暗黑、呈茶褐色或暗黄褐色;听泡较细,长约8.9mm。分布于四川西部横断山区。
3.山西亚种O. c. sorella Thomas, 1908
夏季体背面褐色;颈项有1斑块,毛色较浅;体腹面淡黄色;耳缘白色;颅顶较为隆起鼻骨比较狭一长;听泡明显较小。见于山西北部武宁一带。
4.锡金亚种O. c. sikimaria Thomas. 1922
夏季体背面暗棕褐色;体腹面灰白色。分布于西藏喜马拉雅山中部、南部靠西边缘。国外见于锡金。
1.指名亚种0. c. cansus Lyon, 1907
毛色略浅,呈暗黄褐色或灰黄褐色;听泡较大,长约10.4mm。分布于甘肃南部卓尼及洮河流域,青海东部和四川的西北隅及西部理塘。
2.四川亚种O. c. stevensi Osgood, 1932
毛色暗黑、呈茶褐色或暗黄褐色;听泡较细,长约8.9mm。分布于四川西部横断山区。
3.山西亚种O. c. sorella Thomas, 1908
夏季体背面褐色;颈项有1斑块,毛色较浅;体腹面淡黄色;耳缘白色;颅顶较为隆起鼻骨比较狭一长;听泡明显较小。见于山西北部武宁一带。
4.锡金亚种O. c. sikimaria Thomas. 1922
夏季体背面暗棕褐色;体腹面灰白色。分布于西藏喜马拉雅山中部、南部靠西边缘。国外见于锡金。